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美藝展part two

進入高班的展覽區與之前低班的展覽真的很不同, 高班的小朋友畫工比起低班的小朋友成熟, 看他們的作品時, 不再可能以之前的看法來看; 高班小朋友的作品流露出不同的意思, 每一張圖畫都要用心欣賞, 因為每一張作品都可以讓你認識這位作者的性情。因此這個課室的老師採用了一些簡單而又可以今人專心欣賞圖畫的方法, 陳展小朋友的作品。利用一塊淨色的布, 掛上小朋友的圖畫, 可以讓人一目了然, 背景也不會奪去圖畫的注意力; 另外,利用繩網掛上作品, 增加空間感, 令到一些散亂的作品頓時整齊了不少。在天花板上掛上錫紙畫, 也有不少時代感啦。



課室內放了不少由小朋友製作的圖畫書, 利用書包櫃間成小角,可讓人安靜地靜心欣賞, 如果平日上課也可以如此就好了,利用角落學習, 乃是最理想的學習環境。


以主題式貼圖畫, 非常清楚,而且可以讓人明白及理解每一個小朋友在此題目上所表達的訊息, 看畫的人亦知道小朋友的作品想表達什麼。

高班的立體創作就更加厲害, 他們與家人一起設計名勝建築物, 所設計出來的建築物比起真的模型,真係非常相似,稍為加點包裝, 就可以拿出去賣了。還有結合學者對美藝的說法,更增加了不少藝術氣氛。


美藝展part one

今次是學校首次舉辦美藝展, 整個幼稚園都為著這個展覽非常忙碌, 大家都悉心預備、佈置, 當然在預備的過程還可以做得更好,不過無論如何, 也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我最喜歡的, 是整間學校都充滿著小朋友的作品, 特別係每一個課室。自從學校裝修了之後, 課室的環境及設計雖然係比之前好了, 美觀了很多, 不過我仍舊喜歡以前的一個, 因為可以有很多地方張貼小朋友的作品; 其實一個課室應該係屬於老師及小朋友, 只係老師的東西, 而沒有小朋友的東西, 是不太正常,也難於誘發小朋友去學習。

今次美藝展所展示的作品,全部是小朋友親手做的,不論如何, 當所有作品掛起來時, 都變得很有意義!首先介紹是我和同事一起佈置的課室啦!整個課室都是陳展低班小朋友的作品, 我們利用了包書膠將圖畫掛起, 以迷宮的形式佈置, 中間留有一個大空地讓家人一起拍照。

我個同事好有諗頭,利用圖書佈置了吊燈, 掛上聖誕的飾物, 非常吸引,中間以圖畫拼砌的地墊,可以供人坐下、躺下拍照留念;


問及如何可以將重量有番咁上下的圖畫掛起, 又如何可以將一塊又一塊的膠連接, 其實只靠神仙索及竹綁在一起, 以力學的形式,前上後下的方式將每一條竹綁起來, 就可以成功啦, 而且非常結實。


課室的櫃門就貼滿小朋友的作品, 以桌子放上他們平日做的立體手工, 看到嗎?是一個用紙盒、汽水罐做的蛋糕,真係可以攞返去深圳賣的; 還有立體相架; 櫃上面有他們與家人一起設計的大樹, 真係層出不窮, 令我大為驚訝,家長的心思真的不可看輕, 而且比我們的設計還好, 真的可以請他們回來教一教我們啦!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以科學為題的幼稚園

另一間位於「徐匯區嘉陵路28號」的「徐匯科技幼兒園」,以科學為其辦學的特色。


學校大堂以水族館為題,四圍都被海圍著,有真的魚,亦有假的魚,非常有氣氛。

很欣賞學校的設計,左圖第一幅是一個圖書櫃,可以供小朋友將圖書擺在架上,可以舒舒服服地看圖書;中間的那一幅是他們放書包的方法,他們可以背自己喜歡的書包回校,然後掛在櫃上,櫃頂上可以放小朋友的褸等什物,下面可以放鞋,既整齊又節省地方。最右一張圖,印有他們的照片,是用來分組使用,櫃頂上有照片的,代表此小朋友已經完成此角的活動,老師一望就知道。

小朋友們正在自由活動,左圖是他們在正在玩扮演遊戲,看看他們頭頂戴著的藍帽子,就知道他們正在扮什麼。中間乃是閱讀角,有兩張小型椅子可以讓小朋友安靜地坐下看圖書;而另一幅便是整個課室的佈置,他們以角落的形式佈置,如果需要上堂時,小朋友會自動搬椅子上堂。



左圖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個人佈置,他們會有一塊板,張貼小朋友的圖畫,不過每一個星期都會轉小朋友的作品,佈境板只會張貼一個小朋友的作品,屬於個人作品展,非常尊重每一個小朋友的創作。另外一幅,是他們做實驗的情境,他們會用一張桌子,分開兩邊,各擺放不同的實驗,中間的隔板張貼上實驗程序,讓小朋友在其中自由嘗試,可以在自由的氣氛下學習。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以數學為題的幼稚園

位於靜安區南陽路70號的「南陽實驗幼兒園」,其辦學宗旨在於促進兒童全面素質啟蒙基礎上思維能力發展,是一間以數學出名的學校, 校內不同的活動都會以數學概念出發, 對小朋友的思維發展確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如果以上海的幼稚園比較, 這一間學校的地方不算大, 戶外地方亦不多, 只有一個很簡單的人造草地供小朋友進行戶外活動, 不過環境亦算可以。


為配合辦學的宗旨,他們每一個課室都會以數學概念為主, 老師會利用課室內四圍的環境作佈置, 刺激兒童自己進行學習。小朋友每天回校, 都會有半小時時間自由探索, 他們稱這段時間為「非正式課程時間」, 小朋友在操弄的過程中, 老師會四處觀察兒童學習情況, 並作出記錄。



他們會以地毯在地上進行活動, 老師會將地毯放在一處, 小朋友會自行取地毯在地上進行活動。


除了「非正式課程」外, 他們每天都有固定的時間上課, 透過「正式課程」作鞏固。


在教具上的設計及安排, 他們會運用「蒙特梭利」的數學教具, 讓小朋友從中學習數學概念。


我最欣賞是老師的心思, 他們會因應一個範疇, 設計不同的數學教具, 讓小朋友可以自選活動, 雖然是自選, 但卻用了不同的教具, 引導小朋友學習特定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