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9日 星期日

童言無忌

小朋友是最天真及可愛,在他們世界中,一切都是真實及可信;不過有時是他們身邊的成人叫他們開始對人產生懷疑,導致他們開始不再單純地相信成人的說話。以下引述一位小朋友的說話:

A: 你知唔知道點解D大人成日話講大話會“luck”大牙?
B: 唔知啊!
A: 其實原來佢哋講大話,佢哋想嚇吓我哋,等我哋唔敢講大話之嗎!講大話根本唔會“luck”大牙!
B: 你又知?
A: 因為我爸爸媽媽成日講完大話,但係我唔見佢哋“luck”大牙!

其實好似好好笑,但係想深一層,小朋友已經有能力在日常生活環境中體驗真與假,他們會不斷觀察,證實自己所知的事物,如果他們發現,從自己最信任的人口中所知的事情都是假的,他們會開始懷疑,甚至每件事都會經過肯定才會相信,所以還是小心處理!

方案教學

在眾多教學模式當中,方案教學是我其中一個很喜歡用的教學模式;喜歡之原因是它可以容讓小朋友在嘗試及探索中學習,可以從其興趣作出發點,兒童亦可以參與設計整個課堂教學內容,內容可以因應其需要以彈性作出調整,既可以更深入探討,又可以淺易地帶過。

整個方案教學主要分開三個階段:引起動機、分組研究、總結學習。

首先利用環境佈置引起小朋友對所研究的主題產生興趣,學習動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整個方案發展的成與敗,有大部份原因都在引起動機此部份,如果兒童不明白,又或是對所研究之題目沒有興趣,難於使他們專注學習;但要了解,小朋友興趣的建立全賴成人的介入,所以不能看輕此部份。


每日提供時間作小組討論,與兒童探討所研究之內容,提供機會讓每位兒童有發表機會,一方面可以鞏固他們所學的知識,又可以訓練兒童的表達能力及聆聽能力,在互相影響的情況下,令學習氣氛得以提升。


除了討論之外,每日也要讓兒童有親身工作的時間,可以以實驗形式,鼓勵兒童透過嘗試找出答案,從做中學習,這可以讓兒童對所學的有更深入了解及掌握。


每日分組研究之後,都需要邀請每組小朋友嘗試總結出是日所學的知識或研究的進度,加強其組織能力,讓其他組小朋友可以提出意見及改善地方,訓練兒童彼此學習。這可以提升兒童聆聽及理解的能力,亦可以加強訓練兒童向別人表達的勇氣。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戶外學習



早前與小朋友到附近公園進行戶外學習,小朋友手持自己設計的小冊子,到公園進行資料搜集。戶外學習對小朋友來說,是不可缺少的,讓他們親身感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勝過在課室內一番的演講。我們在出發前,先與小朋友討論在公園內想看到的東西,然後將他們想看到的內容,以文字寫在自製的小冊子上,然後進行學習。
他們會主動繪畫公園的標誌、拓印樹木的木紋、繪畫花朵、抄下樹木的名稱等等,透過討論及研究,短短30分鐘的自發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了很多有關公園內的東西,亦能增加他們自學的能力。

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水畫牆

學校於上年度購買了一幅水畫牆,這幅水畫牆可以容納5-8人一起合作繪畫,對小朋友學習繪畫大筆畫非常有效,既可以加強小朋友合作性,又可以增強其繪畫自信心,而且設計非常環保,小朋友繪畫完畢,只需開動接駁水牆的水喉,便可以將水牆的水彩沖走,小朋友又可以重新再繪畫過。

小朋友最開心便是利用刷洗牆的時間,他們會興奮地拿起刷,利用水牆的水將水彩沖走,看著水彩被水沖走,他們會變得興奮,這真是一個很好的玩意。不過如果要再次安裝這水畫牆,建議考慮加闊水槽的位置,可以防止水射到四周!

兒童作品


我很喜歡做壁報,特別是用小朋友作品拼砌成的壁報,特別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幼教工作者每天也花很多時間設計課室環境,花盡心思,絞盡腦汁地創作一番,但小朋友卻不望一眼,有時心酸在於花了那麼多時間,卻吃力不討好,每星期更換,但小朋友卻沒有興趣留意自己所做的一切。

環境設計是配合兒童學習需要,目的希望可以刺激兒童自發性學習,不過可悲的是不少同業人仕已經忘了這一個大原則,所設計的壁報及環境只為滿足成人的眼目及要求,沒有理會小朋友的需要。吸引小朋友的並不是你所做的一切,而是他們所做的一切,利用他們的作品佈置環境,一方面可以減輕老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刺激他們互相討論、從模仿及欣賞中學習,既可提升兒童的能力,又可推動他們做得更好,不妨多作嘗試!

創意

近日有機會與別人談及何謂創意,在言談之中,發現有很多人將創意太過簡單化,誤以為胡亂製作一樣只有自己明白而沒有人明白的作品,就等同創意,我絕對反對此說法。

記得有一次收看「蘇Good」的節目,阿蘇直言地表達,真正的創意是建基於知識,是從已掌握當中選擇自己認為較特別之方法去處理事情。換言之,一個具有創意的人,亦同是一個滿有辦法的人,因此,他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能力。

可惜現時有很多人將創意濫用,在毫無知識之下發揮其認為的創意,最恐怖是我們的下一代,被教育成胡亂發揮的孩子。 在教學上,我仍有我的執著,我深信在8歲前的小孩子對此世界仍是陌生,好與壞、是與非仍是相當模糊,教學需要提供更多真實、事實,就例如:不是每一種動物也像廸士尼內的動物一樣可愛。

近這一年,我開始嘗試讓小朋友接觸更多真實及具體的事實、物件,發現小朋友在學習方面有很明顯進步。
圖中可見是小朋友在自由時間內自己砌的玩具車,他們會將不同玩具組合,砌出一架車,而且還可以讓Barbe坐入去,在整個過程上,他們已經掌握車的外在結構,知道要加高車尾才可以讓公仔穩定坐下,而且為了平衡整架車,他們將車頭架高,使其重量得到平衡,還懂得如何可以讓公仔的腳伸出車外,成功地將整個公仔坐起來。從中看見小朋友掌握空間的位置及大小,開始學會量度,並加上自己的創意,將所砌出來的玩具車用作Barbe的交通工具,可見真正的創意是具有一定知識!

茶點


小朋友真的會偏食?

在教學十多年經驗來看,小朋友並不會主動地偏食的;他們進食有兩個原因,第一,滿足飢餓的需要,因此,他們不會於不飢餓的情況下進食,所以其實很少小朋友會貪食,多數是由周圍的人當中模仿的;第二個原因令他們進食,是因為想討好身邊成人,希望可以得到成人的注目及欣賞。 配合兒童的發展,可以更有效地幫助他們進食。
4歲以下的兒童,他們仍是以母親為中,他所作的一切也希望可以討好母親,因此母親與他們之間的關係會直接影響他們進食的意慾;5歲之後的兒童,會主動討好老師及有權威性的人,他們會緊張老師的稱讚及關注,因此,老師及一切有權威的人對他們來說,也具相當大的說服力。 基於這理論,我開始在自己的小朋友身上進行此實驗,在鼓勵之下,有小朋友開始嘗試帶飯回校作茶點,而在稱讚之下,其他小朋友紛紛開始帶一些飯、麵回校進食,還有家長會主動打電話詢問有關帶茶點的事宜。

其實,小朋友並不太會講求食的學問,他們較為追求成人的認同,如果適合的人在他們身邊稍作刺激,即可改變他們的習慣。

以下記錄一段小朋友的對話:
A:我今日帶了薑飯做茶點
B:係唔係好難食呀?
A:唔係呀,不過食了之後個身會好暖,好有益!
B:比我哋睇吓! (全班小朋友圍住A小朋友的茶點看)
C:點整呀? (A小朋友將整個做法說出來,其他同學在聽)

之後幾日,其他小朋友開始帶飯回校,並且不斷與人傾談!小朋友會互相學習及模仿,朋輩的影響性一般也比父母影響為大。不妨嘗試利用此關係改變小朋友的飲食習慣吧!

環境佈置


環境佈置對小朋友的學習相當重要,不過要有空間佈置也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近日與小朋友討論植物,邀請小朋友帶一盆小盆栽或花朵回校介紹及分享;為希望可以加強小朋友學習的興趣,決定下點功夫,將他們帶回來的花及植物稍作佈置,成為一個花園;結果小朋友非常有興趣地欣賞及進行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小朋友會搜集有關該植物的生長條件以及有關資料回校作介紹,將他們帶回來的資料貼出來,小朋友會自動自覺去觀看,以及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環境佈置對小朋友學習很重要,不過每一次分完組之後,要立即將之收拾,並在下午班上學前再次擺放出來,所用的時間真的不少,所以付出的時間及心力偶爾也感吃力。

齊來造實驗


近星期與小朋友討論有關環保話題,為了讓他們知道再造紙製作過程,以及探索不同紙張特性,決定與他們親身嘗試製作再造紙。先請兒童分別將報紙及A4白紙撕成紙粒,放入兩個盛滿水的盆內,然後讓紙粒在水中浸三至四日,待紙粒在水中浸溶,此段時間可以讓兒童在觀察紙濕水後的形態。

過了三至四日,兒童已經掌握不同紙吸水成份,他們一邊將水中的紙粒拿起,放在盆上壓平,將多餘水份壓走,並用毛巾吸水,一邊用手觸摸水內的紙,然後與老師有以下對話:

老師: 如果有人倒瀉水,又沒有布可以吸水,你會用那一種紙吸水?
同學: 我會用報紙,因為報紙吸水好過白紙
老師: 你點知?
同學: 因為報紙在水中已經溶了很多,A4紙還未溶
同學: 不過浸報紙的水會變成黑色,因為報紙的墨已經溶了。

兒童在實驗當中,已經學會很多知識,他們透過具體學習,掌握物料的特性;透過實驗,他們學習如何按步驟進行嘗試,亦培養出耐性等待實驗結果,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一日可以知道結果,需要等候;在同儕學習當中,他們會將實驗的結果及所看見的情況作推斷,應用在平日生活上,因此,他們所掌握的知識比單單看更為多,根基更鞏固。

是次再造紙的製成品一定不會太好,原因是決少了很多器材協助,如果有攪拌機將紙攪成紙槳,會更有效地做出再造紙;不過也沒有所謂,因為在過程中他們已經明白了很多不同的知識,結果並不代表全部。